留學歸國人員在中國社會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發展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現在是海外留學人員回國的最好時機。
1992年,我從德國回來,之前在那里做訪問學者。那個時候,歐洲在科學技術、經濟、工業等方面的確都比我們先進。但回來以后,我深切感受到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我們在很多領域已經趕上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條件、科研條件和工作條件等,海歸人才將大有作為。
國家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充實到我們的隊伍里。很多海歸有理想、有抱負,想要擁有施展拳腳的大舞臺。他們若能回國發展,將能在短時間內上手做國際一流的工作,而我們早已具備國際一流條件,能讓海歸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之前被廣泛報道的海歸哈佛“八劍客”,就在我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他們都發展得非常好,是歸國科研人員的縮影。與此同時,海歸在國內的待遇與在國外相比差距也并不明顯,甚至在某些單位、某些崗位,工作待遇要比在國外更優越。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作為“老一代”海歸,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學成回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聚智聚力、不懈奮斗。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