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創新理念。身處海外,留學人員在講述中國故事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應當充分發揮優勢,為促進中外人文交流貢獻力量。
講好中國故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關注也與日俱增。然而由于國際輿論長期受到西方世界主導,中國的國際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屬于“他塑”而非“自塑”。國際社會對我們有一些缺乏歷史視野、充滿偏見與刻板印象的誤解,我們時常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因此,如何消除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正如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袁劍所說,國際輿論秩序作為國際秩序的一部分,其重組與去西方化的過程,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走向國際舞臺、發揮積極作用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事情。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我們如何迎難而上,快速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為我國改革發展營造穩定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這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創新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拿起手機、相機,以優質內容講好中國故事。我們應當利用好現代科技的進步和自媒體的優勢,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我們還要發掘培養民間力量,凝聚各行業各領域人士,戮力同心、奮楫篤行,共同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同時,還要明確受眾需求,精準施策,結合所在國的實際國情,因地制宜地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宣傳。
留學人員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制度優勢,又熟悉所在國的語言和社會文化,在跨文化交流和講述中國故事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以通過自身經歷,更加生動具體地講述中國故事。此外,留學人員還可以發揮自身專業、愛好和特長,以多樣化的形式弘揚中華文化。如抖音博主“碰碰彭碰彭”在法國街頭用古箏演奏經典華語歌曲,引得無數行人駐足傾聽,“Candy胡椒北”在美國自制江西炒米粉,用地道家鄉味道征服外國友人的味蕾,傳播中國美食文化。這些都是留學人員可以參考和學習的范例。
在塞爾維亞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中塞兩國間擁有鋼鐵般的友誼。多年來,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內,兩國在各領域開展互利共贏合作。在政治方面,中塞兩國在關系到彼此國家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在經濟方面,中國已成為塞爾維亞第二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地,中資企業在塞創造了大量經濟價值和就業崗位。在教育方面,兩國高校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并簽訂互派留學生項目協議,孔子學院建設工作不斷推進。在旅游方面,隨著國內入境管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和中塞直航的開通,兩國旅游業開始煥發新生機。我們應當積極鞏固現有合作基礎,并趁熱打鐵,以塞爾維亞為切入點,進一步向巴爾干地區乃至整個歐洲傳播中國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在塞華人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積極踴躍在塞爾維亞傳播中國文化。2022年12月,塞爾維亞中國電影節舉行,為塞爾維亞群眾免費放映了8部經典中國影片。2023年春節期間,貝爾格萊德、博爾、諾維薩德、斯梅代雷沃、尼什等5個城市舉行了“歡樂春節——絲綢之路上的友誼大篷車”巡回慶祝活動,舞獅、糖畫、剪影、布偶、書法、面點等中國傳統技藝引得當地民眾贊嘆不已。2023年2月,第4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旅游博覽會在老城區的會展中心舉行,中國作為主賓國積極參與其中。作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中國形象的塑造者,留學人員應借助此類政府層面的文化交流活動,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輿論環境中,盡管我國面臨著重重困難和挑戰,但我們要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同心奮斗、共創輝煌的強大力量,構建起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作者系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碩士生)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