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導讀】
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本周各地推出的人才政策明顯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北京啟動“數字人才揚帆行動”,通過培育數字技術工程師、設立創業指導師工作室等舉措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北京延慶區聚焦低空經濟領域發布“低空人才十條”,為戰略科學家、行業領軍人才等四類核心人才開辟落戶“綠色通道”。上海奉賢區針對海歸人才量身定制“海六條”政策,覆蓋企業開辦、研發創新、金融支撐等六大維度;上海靜安區啟動教育系統“名校引才”計劃,面向海內外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啟用“靜安國際會客廳”,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綜合空間。廣東廣州推出涵蓋住宿、就業、創業的5項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浙江杭州首次推出6個“三位一體”人才發展創新單元,在空天信息、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開展政策試點,并設立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引進專項。這些政策共同展現了各地圍繞重點產業實施精準引才、打造特色人才生態的新動向。
宏觀
人社部:我國專業技術人才超過8000萬人
國新辦9月26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以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線,穩妥有序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累計面向9200萬人次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緊跟市場動向發布72個新職業、頒布328個國家職業標準,著力激發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活力。目前,我國專業技術人才超過8000萬人,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2.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7200萬人,為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各地人才新政
北京:延慶發布“低空人才十條”
9月23日,延慶召開低空技術產業人才大會,現場多款尖端科技無人機亮相,《北京市延慶區低空技術產業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支持保障的十條措施(試行)》同步發布。此次發布的“低空人才十條”聚焦戰略科學家、行業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四大類核心人才,覆蓋人才成長發展關鍵需求。其中提到,重點企業每年在引才育才方面可獲專項支持,人才工作居住證辦理實現“一路綠燈”,加速人才與企業的對接融合。符合條件的人才可優先辦理落戶,外籍人才能申請永久居留;海外碩博若在國際創新賽事中獲獎并落地延慶,可獲額外支持,國內重點高校優秀應屆畢業生更可連續三年領取資金獎勵。
廣東:廣州發布5項青年人才支持政策
廣州日前發布五項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涵蓋住宿、就業、創業、成長和生活服務等方面。在就業補助方面,博士研究生到廣州就業,可享10萬至20萬元安家費,博士后出站到廣州工作,市財政給予30萬元安家費;高校畢業生到南沙區就業和落戶,可按本科生1000元、碩士研究生2000元、博士研究生4000元,逐月領取生活補貼,累計可領取30個月;高校在校生到南沙區重點企事業單位實習,可申請免費住宿和每月1000元實習補貼;黃埔區對留用實習生的用人單位,每留用1人最高補貼1萬元;黃埔區、南沙區按每人1000元標準,支持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在推動人才來穗創業方面,高校畢業生在廣州創立企業,可享1萬元一次性創業資助,每年6000元、累計3年的租金補貼,以及個人最高50萬元額度、最長3年期擔保貸款,創辦小微企業最高500萬元額度、最長2年期擔保貸款。“贏在廣州”創業大賽獲獎項目,給予最高10萬元扶持資金;2年內在廣州落地注冊的,再給予最高20萬元項目資助;入選廣州市創新創業團隊項目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項目補助。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來到廣州市屬單位從事博士后研究,可享生活補貼36萬元(流動站博士后疊加省資助后可享46萬元)、一次性科研項目資助20萬元;入選廣州市“啟航”“續航”“領航”計劃的青年博士、優秀博士、科技菁英,分別可申請5萬元、10萬元、30萬元科研項目資助;各類青年人才在廣州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國有、民營、外資企業工作,均可無障礙申報職稱評審,符合條件的還可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參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最高給予3000元補貼。
甘肅:科學技術進步條例12月1日起施行 力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近日,《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正式對外公布,并將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次《條例》新增“基礎研究”“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合作”“監督與罰則”三章,旨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其中,修訂后的《條例》為科研人員送出政策“大禮包”,圍繞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服務等環節,構建了完善的人才保障體系,為甘肅科技創新匯聚智力支撐。要求用人單位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實際貢獻等為導向的科學技術人才評價體系,摒棄唯論文、唯學歷、唯資歷的傳統“標尺”。支持企業與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通過委托項目、合作研究以及創新創業人才雙向兼職、任職等方式引才育才,并鼓勵社會力量引進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參與本省科技創新活動,打破人才流動的壁壘。
各地人才信息動態
浙江:杭州國際人才大會開幕,首批6個創新單元發布
9月28日,2025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開幕。會上,杭州推出新一輪深化人才發展改革的政策。如聚焦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引育,將設立頂尖人才引進專項,此外增加授權認定名額,市級人才計劃增加200名;在促進人才流動共享上,每年將遴選200名“錢江特聘專家”,重點支持“科技副總”“產業教授”隊伍建設。首批6個“三位一體,兩新融合”人才發展創新單元在大會上發布,包括西湖區“空天信息”創新單元、濱江區“具身智能”創新單元、蕭山區“人工智能+醫療”創新單元、余杭區“人工智能+”創新單元、臨平區“數字時尚”創新單元、錢塘區“生物醫藥”創新單元。杭州將在6個創新單元內加大創新資源集中供給、試點政策突破創新,探索兩新融合深度融合的區域新路徑。當日,“AI杭州 碼動未來”AI模型智能體創新大賽正式啟動,預計11月將舉辦線下決賽路演。此外,杭州將在特色產業平臺圍繞重點產業,舉辦6場國際人才學術產業交流會,實現學術交流、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多重功能。
上海:靜安國際會客廳啟用
9月28日,靜安國際會客廳暨一站式人才服務綜合體正式啟用,為國際人才、境外人員、全球服務商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務。面向海內外人才,提供海外人才服務、國內人才服務以及人才特色服務,整合人才引進、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政策咨詢、生活指南等核心服務,打造高效便捷的“一窗受理、一站辦結”模式,讓人才辦事省心、安心。面向海內外企業,國際會客廳將靜安的“全球服務商”優勢充分發揮,打造“新出海學院”實體化空間,為有出海需求的企業提供出海服務。面向外籍人員,國際會客廳依托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聯平臺”靜安分平臺,創新推行“1+5+24”服務機制,即一個平臺統籌、五大警種支撐、24小時港澳智能簽注服務。除三大核心服務以外,國際會客廳還提供包括旅行玩家服務包、外籍安居服務包、外籍游學服務包、海僑首站服務包、人才落地服務包、高技能人才服務包、企業出海服務包、投資創業服務包共八大“一次辦”服務包。同時,國際會客廳還提供國際人才便利化服務,涉及金融、文旅、生活服務、商業消費、緊急求助等多方面服務。共涵蓋138項基礎服務事項、382項延伸服務事項。
上海:靜安區“名校引才”計劃啟動,“啟明星”廣攬英才
9月23日,2025年靜安教育“名校引才”計劃啟動,重磅推介“啟明星計劃”及教育人才全鏈條關心關愛體系。今年以來,靜安區先后發布多項人才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區教育局推出教育人才公寓保障服務、引進人才一次性住房補貼制度、教育人才租房補貼服務,為青年教師提供周轉宿舍。在人才成長激勵方面,招聘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位知名大學及國內985高校畢業的上述相關學科應屆博士研究生入職,給予10萬元一次性資助;招聘應屆碩士研究生入職,給予6萬元一次性資助。在職業生涯發展方面,針對見習期、職初期、發展期、成熟期和經驗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實施“五期五級”教育人才分類進階培養行動。在2025年教師招聘中,靜安特別推出“啟明星”計劃,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啟明星”在招聘過程中享受"直通車"待遇,可提前鎖定錄用資格。入編即享6萬元人才獎勵,并優先享受各項安居政策。入職后,“啟明星”還可享"雙導師"帶教制度,配備“學科實踐導師”,由具備正高級職稱(或特級教師)的市級專家(或區教研員)直接帶教;實行“專業+思政”雙軌培養模式。在職業發展中,“啟明星”教師在“五期五級”的各個發展階段,均可享優先推薦;納入儲備人才(含后備干部)優先考慮對象;在職稱晉升中予以重點傾斜。
上海:加碼助力海歸創業,奉賢發布新政策
9月22日,上海首屆海歸小鎮留學生嘉年華在奉賢啟幕。開幕式現場,奉賢區《關于支持上海奉賢海歸小鎮建設的若干政策》重磅發布。作為一場聚焦海內外留學人才的盛會,首屆留學生嘉年華還精心打造了“校長來了”“海歸職通車”“海創路演”“海歸市集”四大核心特色活動,為海內外留學人才構筑起交流協作、創新創業的廣闊平臺。“海六條”政策也在開幕式上正式發布,是奉賢區在現有優享政策基礎上為海創企業“加碼”定制的專享政策。該政策圍繞支持企業開辦、鼓勵研發創新、支持人才創業、加快人才集聚、強化金融支撐、支持企業壯大等六大維度,精準聚焦于海歸人才圍繞特色產業方向設立的創新創業企業,以全方位、多層次、跨周期的制度供給,精準響應海歸人才從落地安家到成就事業的全流程需求。
北京:“數字人才揚帆行動”啟動,精準培育產業新力量
近日,“創業北京”創業創新大賽首屆數字人才專項賽決賽暨資源對接系列活動在北京金融科技中心舉行。在活動主會場,“數字人才揚帆行動”正式啟動,將從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繼續教育基地設立、前沿研修項目舉辦等維度精準對接數字人才成長需求。活動同時發布數字人才優秀案例,以項目運營數據和人才培育成效為初創企業提供實踐參考;揭牌成立西城區“數字菁英創業指導師工作室”,既為數字人才提供“定制化問診”“資源池對接”等特色服務,也推進創業指導師培育儲備。此外,“數聚西城”政策訪談同步舉辦,相關部門深入解讀西城區產業、數字人才培育及園區政策,明確數字經濟發展支持方向與資源路徑。會議環節后,6家產業園區與50個優質項目開展洽談,8家投資機構與15個項目對接,23家數字企業開展招聘,提供440個崗位,吸引高校200余名相關專業學生到場應聘。
招募申報信息
陜西:西安高新區招聘碩博人才
近日,西安高新區公開發布2025年第三批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碩博專欄)。此次發布的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涵蓋高新區光電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提供235名碩博人才需求。
海南:2025年“四方之才”匯聚計劃人才引進項目申報啟動
海南省近日面向全球啟動領軍人才、團隊人才及國際人才引進項目申報,重點支持種業、深海、航天、數字經濟等關鍵領域,最高提供3000萬元團隊資助。入選領軍人才引進項目將給予每人100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入選 “海南省優秀人才團隊”給予1000至3000萬元資助經費(40%可直接獎勵);入選國際人才引進項目給予每人20至50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本次申報截止日期為2025年10月20日。
湖北:2025年“荊門英才”申報推薦工作啟動
日前,2025年“荊門英才”申報推薦工作正式啟動。本次“荊門英才”遴選面向全市范圍,計劃新遴選支持80名左右優秀人才。“荊門英才”分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人文社科/文化藝術、企業經營管理3類,每類人才需分別滿足對應領域條件,例如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人才需在市級及以上重點項目參與、科研獎勵獲取等方面至少符合一項要求;企業經營管理領域人才需為企業高管或主要投資人、創辦人,并在創新能力、行業影響力等方面表現突出。同時,方案明確了特殊申報,海外新引進的發達國家QS排名前200院校博士,或國內知名高校博士且有國外連續2年以上科研工作經歷者,不受業績和總名額限制可直接申報;已入選湖北省“BR計劃”“楚天英才計劃”等省級重大人才計劃、獎項人員,可直接申報入選且免予評審。所有材料報送截止時間為10月23日。
綜合自:中新網、新京報、南方日報、科技日報、浙江日報、澎湃新聞、上海靜安官方微信、央廣網、魯網、西安發布、神州學人網、荊門日報。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