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導讀】
本周,全國多地人才工作呈現區域協同與特色競爭并舉的活躍態勢,政策創新與平臺搭建亮點紛呈,展現出強勁的引才聚才吸引力。北京推出市級“青創十條”與懷柔區“雁棲青創無憂十條”,聚焦青年創新創業痛點,以籌集數萬套人才公寓、提供數百萬平米低成本辦公空間、配備專屬服務管家等“真金白銀”的硬核舉措,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沃土”。上海表現同樣搶眼,“海聚英才”大賽總決賽海外項目占比超八成,彰顯其國際化引才的顯著成效;黃浦區則通過人才周活動,深化金融科技、內容創作等細分領域的人才集聚與服務。西部地區也不甘示弱,四川面向全球發布5654個博士(后)高含金量崗位,成都圍繞吸引集聚人才出臺十條措施。各區域均在構建涵蓋安居、樂業、成長、生態的綜合性人才發展價值生態,區域競爭正邁向更高維度的“生態營建”比拼。
各地人才新政
北京:“青創十條“發布 全力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沃土
在10月17日舉行的2025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論壇上,北京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試行)》(下稱“青創十條”),覆蓋青年住房保障、創業空間、政務服務等方面,加強青年人安居樂業保障力度,助力打造全球創新創業生態之都。“青創十條”提出,北京將籌集一批青年公寓,加大青年人才住房支持力度,制定實施青年公寓試點方案并逐步擴大覆蓋范圍。鼓勵各區利用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市管企業商辦用房等房源,籌集3萬套左右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青年人才公寓,定向給予租金減免或補貼。根據“青創十條”,北京將全力為初創企業“減負增能”,計劃盤活科技園區、商務樓宇及市管企業、集體經濟老舊廠房等閑置空間資源,在全市范圍內推出一批創業空間,免費或低價為青年人才初創企業提供300萬平方米辦公空間,升級打造成本更低、要素更全、更加專業、更加開放的公共服務平臺。“青創十條”提出,北京將建設一批育人基地,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打造產教融合基地,讓青年人才在實際環境中“真刀真槍”歷練成長。計劃為青年人才初創企業配備3000名專屬服務管家,采取“一對一”“直通車”方式提供政策咨詢、業務辦理、政府事務等服務。
北京:懷柔發布十條新措施,為青年人才提供住房等方面支持
近日,北京市懷柔區發布《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措施》(即“雁棲青創無憂十條”),圍繞居住、創業、社交等方面,聚力打造“高品質、低成本、懂人才、優服務、有溫度”的青年人才生態,以開放姿態吸引青年才俊潛心創業、安心發展。“雁棲青創無憂十條”重點支持畢業高校世界排名靠前,與懷柔區創新主體簽訂勞動合同或在懷創業,行業領域符合懷柔科學城五大科學方向或戰略先導產業、新興主導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格局的35歲以下青年人才。創業賦能上,政策打通“國之重器”資源通道——懷柔科學城37個科技設施平臺中,16個已建成平臺向青年人才開放共享,46個技術驗證、中試熟化平臺預留免費使用時間,助力科研攻關。青年創業團隊可獲最高1000平方米、3年免費的研發辦公空間,疊加最高500萬元個人信貸與5000萬元企業信貸的金融支持。安居保障同步升級,構建“一張床、一間房”體系:求職可享7天免費住宿,就業創業提供3個月免費周轉房,穩定發展者還能獲50%租金補貼長達3年。雁棲國際社區等載體已形成“科學家群落”,為跨領域科技合作奠定基礎。此外,政策搭建高端學術交流橋梁,開放國際會議資源,通過“大咖面對面”等活動鏈接諾獎得主、兩院院士等頂尖智力資源。“雁棲卡”及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實現政策“免申即享”,人才服務“一站辦結”。
四川:成都出臺吸引集聚人才十條措施
近日,成都市圍繞吸引集聚人才出臺十條措施,緊扣城市戰略、產業發展和用人單位需要,圍繞構筑一流人才發展價值生態,聚焦加強人才創新創業資金支撐、大力引育頂尖人才及團隊、吸引匯聚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推動產業人才向園區集聚、鮮明人才實績和成果評價導向、推動校院企地人才流動共享、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強化創新創業場景供給、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59項舉措。
各地人才信息動態
上海:“海聚英才”總決賽海外項目逾八成
10月17日,“國投科創杯”第五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大零號灣科創大廈正式啟動。兩天時間內,經過層層選拔晉級總決賽的154個優質項目,將在全新啟用的“海聚英才”創業城展開巔峰對決,助力上海集聚高層次創業人才,進一步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今年3月大賽開啟全球招募后,初賽在海內外30個分賽區火熱進行。數據顯示,本屆大賽共有來自全球各地的14723個項目參賽,較去年增長約22%,其中914個項目進入復賽,最終六大賽道154個項目晉級總決賽。本屆大賽海外賽場數約占三分之二,最終進入總決賽的項目中有124個為海外項目,占比超80%。
上海:黃浦人才周啟動
10月14日,第四屆“門楣之光·黃浦人才周”在外灘啟動。今年,黃浦人才周創新升級,聚焦雙FTC(金融科技、內容創作)融合聯動,采取“1+6+X”形式,舉辦1場啟動儀式、6場專題活動和一系列特色活動,構建“聚勢能、聚智慧、聚項目、聚人心”的全方位、多層次人才工作展示與交流平臺。現場,向在金融、專業服務、商貿旅游、科技創新、創業、教育、衛生健康、文化和體育、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高技能等10個平臺中脫穎而出的新一屆42名門楣之光·黃浦領軍人才和30名門楣之光·黃浦青年英才頒獎。會上,新一批黃浦區人才公寓在活動中集中掛牌,黃浦區青年人才發展白皮書發布,門楣之光·黃浦區青年創新創業人才集聚行動啟動,黃浦區“十五五”人才工作六大重點行動發布。
北京:HICOOL 2025全球創業者峰會開幕 構建全球合作新版圖
HICOOL 2025全球創業者峰會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辦,以“打造全球創新創業生態之都”為主題,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創人士、投資機構與高科技創新企業,打造展示、鏈接與共創的“生態雨林”。在HICOOL平臺,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HICOOL 2025全球創業大賽期間,200個獲獎項目從上萬個創業項目中脫穎而出,涵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領域。硬科技產品涌現背后,HICOOL“國際化+本地化”結合的價值日益凸顯。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HICOOL將全球創業者、投資人、產業鏈資源匯聚同一平臺,通過“大賽選人、管家服務、商學院加速、產業園落地、基金賦能、數字化平臺對接”等全鏈條服務,將分散的創新資源整合為一張完整的“生態圖譜”。得益于此,HICOOL六年來累計吸引全球167個國家和地區的3.4萬個創業項目、4.5萬名創業人才參賽,孕育出1家上市公司、16家獨角獸企業和197家“專精特新”企業,賽后新融資額超過500億元。
北京:“廣聚英才·智匯中華”2025留學生人才大會舉行
10月17日,“廣聚英才·智匯中華”2025留學生人才大會在北京歐美同學會會址舉行。本屆大會以“廣聚英才·智匯中華”為主題,旨在發揮留學人才在助推“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搭建高層次開放創新平臺。大會設置了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參觀見學等環節,來自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院士、知名專家學者、海歸企業家、留學人才代表約140人匯聚一堂,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留學人員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首屆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會舉行
10月18日,以“京才同行 遇見未來”為主題的首屆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會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啟幕。徒步大會精心設計的“秋思·7公里京西古道線”,串聯京西古道、馬致遠故居等文化地標,融合設置多元人才集市、徒步護照打卡、沉浸式文化體驗等互動場景,讓參與者身臨其境感受“古道西風瘦馬”的意境。作為本次徒步大會的亮點之一,集結區打造的沉浸式“人才集市”,匯聚科技、非遺與美食等多元內容,成為展現北京創新動能與服務溫度的微縮窗口。本次活動匯聚了來自全市高新產業、公共服務、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優秀人才代表以及國際人才代表1300余人,為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人才搭建了深度溝通與交流的平臺。
遼寧:2025東北亞(沈陽)人才大會將攜千企萬崗引英才
10月15日,2025東北亞(沈陽)人才交流大會暨“百智百企”沈陽行活動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宣布,2025東北亞(沈陽)人才交流大會暨“百智百企”沈陽行活動將于10月26日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此次大會將突出全球資源要素配置、區域科技創新策源、國際經貿交流等功能,進一步深化沈陽都市圈與大連、長春、哈爾濱、呼和浩特等城市的人才一體化合作,促進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深度融合,重點開展國際經貿合作、國內外人才交流、大學生就業創業等系列活動。會上發布了大會人才交流活動和崗位需求信息。截至目前已征集到1272家單位的6.1萬個崗位需求,預計最終征集企業1977家,招聘崗位8.2萬個。活動現場有730家企業誠攬英才,線下招聘規模為歷屆之最。
京津冀:2025年京津冀留學回國人才智力交流暨“海外英才雄安行”活動即將啟幕
2025年京津冀留學回國人才智力交流暨“海外英才雄安行”活動,將于10月25日在雄安新區啟幕,活動主題為“‘留’在京津冀 同心創未來”。本次活動設有三大核心版塊:京津冀留學回國人才專項招聘暨“海聚燕趙”第三屆河北省留學人員交流活動、雄才杯”留學人才專場創新創業項目路演和“海外英才雄安行”活動。活動將組織100家以上用人單位參會,發布就業崗位超1000個,同步開展直播帶崗;10月25日至11月24日,河北招聘網將開啟線上招聘,匯聚京津冀及雄安150家以上用人單位,釋放崗位超2000個,同時提供政策宣傳、項目展示、求職面試等服務。
粵港澳: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啟幕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將于10月22日至25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正式啟幕。大會與第30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同地同期舉辦,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銳意進取,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核心主題,預計吸引超2000名海內外嘉賓參會參展。大會將集中展示大灣區人才政策紅利、重點產業布局及前沿科創成果,面向海內外人才免費開放。其中,廣東展區成為核心亮點,圍繞“人才、產業、文化”三大維度,生動詮釋“才興產業、產業聚才、文化留才”的發展實踐。現場不僅陳列眾擎人形機器人PM01、莫界科技極致輕量型AI+AR眼鏡等“硬核”科創產品,還特設潮汕工夫茶藝、面塑英歌舞、新會葵藝、端硯制作、莞香非遺體驗區,讓參會人才直觀領略廣東的創新活力與深厚人文底蘊。10月22日至24日,廣州、深圳、珠海、湛江、肇慶5市及四大合作平臺共16家單位組建宣講團,在人才博覽展現場開展專場政策宣講,內容涵蓋人才扶持措施、創新平臺建設、創業服務保障及企業招聘培養計劃,助力人才一站式洞悉廣東各地發展機遇與引才誠意。與此同時,廣東將開展粵澳青年創業項目雙向推介會,將深化粵澳兩地創業資源互通共享,為青年創業者搭建精準的項目對接橋梁,推動兩地創業生態協同發展。
招募信息
四川:5654個博士(后)崗位虛位以待 四川面向海內外招引人才
10月16日,首屆“博聚天府·共創未來”博士(后)招引活動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面向海內外應往屆博士畢業生、擬出站或已出站博士后,其他有意愿來川發展的留學回國人才及海外留學人才發出招引。需求顯示,全省127家用人單位共提供招聘需求5654個,其中:博士后招引進站需求2845個,出站博士后、博士引進需求2809個。招引進站需求中,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16家,提供需求2422個;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的單位74家,提供需求423個。招收范圍覆蓋全省14個市,涵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國有企業、外(合)資企業、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等單位,涉及工學、理學等13個學科門類、90余個一級學科,覆蓋醫藥健康、高端能源裝備、人工智能、文化旅游、低空經濟、新能源等重點產業。本次發布的需求崗位薪酬待遇優厚。最高年薪達150萬元,年薪30萬元以上的崗位占比達76%(以最高薪計算)。一些單位還提供專項科研經費、科研成果獎勵、一次性安家費等配套支持。揭榜領題項目最高計劃投入經費達1200萬元。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科技日報、北京日報客戶端、成都日報、解放日報、人民網、北青網、光明網、河北人社、羊城派、四川新聞網。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