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上是教育之爭、科技之爭、人才之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其核心要義在于強調教育、科技、人才必須一體推進、協同發力。面向未來,要聚焦“一體推進”的關鍵環節與重點問題,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促進創新要素高效聚合,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良性循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撐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始終把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置于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從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再到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這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內在邏輯與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也意味著我國在三者發展上更加強調從物理性集成組合向化學性一體融合的演進,以此實現要素貫通、機制耦合、效能倍增。
經濟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內在貫通、相互支撐的有機整體。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是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的基礎所在?,F代教育體系不僅強調系統傳授知識,更著力培育人的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萍紕t發揮著關鍵的牽引作用??萍紕撔鲁晒粩嘤楷F,能夠為教育理論創新、內容更新、實踐變革注入新的動力,賦能教育現代化;同時,科技創新實踐也為人才培養提供真實場景與前沿課題,以前瞻性的科技創新方向引導重點領域國家戰略人才、高層次人才培養。人才是教育、科技之間的重要紐帶。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國家與民族的競爭力。高水平的人才既是教育成果的體現,也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能推動教育提質與科技突破雙向賦能、循環互促。
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統籌協調、一體推進,既是遵循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國際競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選擇,更在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效能。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6億人,約占總人口的2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8%;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2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5億人。在教育事業持續發展、源源不斷為國家造就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的基礎上,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在深海探測、衛星導航、激光技術、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模型、機器人等領域取得驕人成績,不少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領跑者”轉變,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協同推進系統性工程
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把“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作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要求我們必須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著力推動科技自主創新與人才自主培養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筑牢根基。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協同推進。
一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中心、科學中心、人才中心。這要求從教育強國建設出發,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構建覆蓋人才全周期、創新全鏈條的培養體系。從科技強國建設出發,依托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推動學科布局與科技前沿、產業需求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從人才強國建設出發,營造教育支撐科技、科技賦能教育、人才引領發展的良好生態,加速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二是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促進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培養造就更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類人才。
三是形成高效協同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體制機制是實現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保障。要著力破除制約要素流動的制度壁壘,推動科研組織模式、人才評價機制、教育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系統改革。通過優化高校布局、分類推進改革、統籌學科設置,實施急需學科專業超常布局行動,深入推進“雙一流”高校和國家交叉學科中心建設;通過強化資源配置、完善激勵機制,推動重大科研任務布局與高質量教育發展、高層次人才培養深度融合;通過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雙向流動機制與多元評價體系,為國家創新體系提供智力保障。
建立健全一體推進機制
有了目標和方向,關鍵還在落實和執行?!督ㄗh》明確要求,建立健全一體推進的協調機制,強化規劃銜接、政策協同、資源統籌、評價聯動。如此,方能更好確保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落地見效,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其一,強化規劃銜接?!笆逦濉睍r期,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必須強化系統觀念,既要立足全國發展大局進行精準定位,又要實現教育、科技、人才發展之間的有機銜接與協同推進??煽紤]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科技發展規劃、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及人才發展規劃之間建立貫通機制,推動戰略目標一致、階段任務匹配、資源配置協同,形成層層推進的系統布局。
其二,強化政策協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不僅要在宏觀層面加強其與財政、稅收、金融、產業、就業、社會保障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更要注重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戰略性、方向性部署,轉化為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政策。特別要注重各項舉措在制定與執行中的協調配套,增強政策系統性和耦合度。既要做到上下聯動、條塊結合,也要在落實中科學制定任務書、時間表與優先序,明確各項改革的主體與責任,防止政策空轉、責任虛化。
其三,強化資源統籌。打破部門分割、行業壁壘,推動資金、數據等關鍵創新要素在教育、科技、人才體系間高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堅持以系統思維促進跨領域協作、跨部門協同,不斷優化完善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稍谥攸c學科、關鍵技術和高層次人才集聚領域開展統籌試點,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切實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其四,強化評價聯動。應加快建立符合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規律的綜合評價體系,建議在人才評價中體現教育貢獻與科技實績、在科研評價中強化人才培養成效與教育支撐作用、在教育評價中注重服務國家戰略與推動創新轉化的能力。同時,要加強對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過程的全周期監測和多維度評估,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明確各方責任主體,保障階段任務縱向銜接,形成制度合力。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