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張晨 高毅哲 董魯皖龍 焦以璇)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引發社會公眾很大興趣,近3年時間里量子通信研究又有有哪些新發現、新計劃?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目前在國家支持下,正在努力擴大量子信息技術的覆蓋范圍,通過降低成本,爭取早點讓大眾能得到它所帶來的好處。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賴明、吳為山、潘建偉、霍啟剛、石紅談新時代政協履職。這是潘建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潘建偉介紹,“墨子號”作為一顆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后已經實現了超遠距離星地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并且我們已經把星地之間密鑰的成碼量大概在過去兩年當中提高了40倍,“所以現在嘀嗒一秒鐘,大概能夠傳送40萬個密鑰,這樣的話已經能夠滿足一些初步的應用部門的安全通信需求”。未來希望能夠研制一顆中高軌的衛星,讓它能夠在白天晚上24小時全天時工作,這樣確保它能在所有時間里、在更長時間里產生密鑰,能夠滿足業務化運行的信息安全的傳輸。
針對一些民眾對量子信息科技有些疑問,潘建偉說,這主要原因是因為量子力學與我們每天生活經驗是有很大不同的。公眾常常對量子科技會有兩方面的疑問:第一方面,他覺得量子力學怎么會這么奇怪?它本身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到底如何?第二方面,在量子信息技術推向實用的過程中,大家經常會擔心,這項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其實我們今天每個人用的手機、電腦等等都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成果,所以它本身的科學性已經經過近百年的證實,已經很好地建立了,只不過很多人對它不太了解,所以對它有疑慮。
潘建偉介紹,量子科學對公眾的意義,不僅對國家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對個人來說也非常重要。比如你每天銀行的轉款,你的銀行賬戶信息,密碼都是不能泄露的。將來如果有無人駕駛的時候,遠程控制汽車系統,要盡可能防止被黑客攻擊,不然車輛行駛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證。所以,量子通信作為在原理上可以提供的一種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手段,其實是可以在未來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的。目前我們在國家的支持之下,正在努力擴大量子信息技術的覆蓋范圍,通過降低成本,爭取早點讓大眾都能夠得到它所帶來的好處。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