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分類推進高校改革提出明確要求,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扎實推進高校綜合改革,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更好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高校當前最緊要的任務?!敝袊茖W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代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面對當前經濟社會形勢,高校要在深化改革中走出自己的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創建一流大學的道路?!苯鹆Υ碚J為,要把改革重心放到結構性、內生性的存量改革上來,實現提質增效的內涵式發展,增強持續創新的動力能力,構建自主自強的辦學格局。
近兩年來,復旦大學形成動存量、圖創新的改革共識,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推向縱深。“例如,我們深度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強、醫科做新、交叉做活’的方針,實現文、理、醫、新工科、交叉學科的本科招生人數各占20%?!苯鹆Υ碚J為,在國家戰略和社會急需領域,應“不吝用兵”。復旦大學整合力量,跳出學科框架,重組工科院系,聚焦先導和未來產業發展,圍繞集成電路、計算與智能、生物醫學工程、智能機器人與先進制造等領域的攻關和人才急需,一次性建設了6個創新學院。
在金力代表看來,高校對強國建設的最重要貢獻是造就強國需要的人才。因此,學校把教育教學改革作為綜合改革的樞紐和基座。
如何培養創新之才、強國之才?金力代表列舉了三點:
一是培養思考大問題的人。“年輕人從踏上學習和創新之路開始,就應樹立推動人類進步、開拓未知之境、打破既有范式、造福國家和人民的理想?!痹谒磥?,面對創新大潮、世界之變,亟須培養大批喜歡從根子上思考解決問題的年輕人才;把喜歡原創的人才聚合在一起,把教育大國優勢迅速轉化為創新強國勢能?;诖耍瑥偷┐髮W建設基礎研究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全面實施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科研教學和學習評價改革等,構筑優良創新生態。
二是培養建構大視野的人。“從認知結構看,知識為兵、學識為陣、見識為將。我們的改革,要真正賦予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提升學識見識的能力,以滿足國家對原始創新拔尖人才和高端應用型交叉融合創新人才的需求?!苯鹆Υ斫榻B,復旦大學推進“AI+”教育改革,建設通識基礎、專業核心、學科進階、垂域應用四序列AI-BEST課程體系,同時系統布局科學智能,已取得一批原創性強、應用前景廣闊的國際領先成果。
三是培養砥礪大情懷的人。金力代表說,青年師生要做到“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學校應引導學生在火熱實踐中感悟思想偉力,實現從認知到認同的躍升;并將實踐育人融入課程和培養環節,把價值塑造與知識學用、能力訓練融為一體,讓學生不斷增強毅力、堅定信念。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