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絲綢之路到現代絲綢之路,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真誠和友誼。”3日,在山西大學的課堂中,來自老撾的趙克勝分享中老鐵路為兩國人民帶來的福祉。這一幕,是眾多留學生在此“感知中國”的生動縮影。
印度尼西亞的周森馬則將中國與印尼的發展路徑對比,講述“雅萬高鐵”帶來的發展機遇。
課堂之外,留學生們通過實地走訪深入感知中國。在武鄉縣嶺頭村,來自剛果(金)的高明看到了中國各級政府如何因地制宜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他認為“這些經驗具有可復制性”。
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的“手撕鋼”輕盈如紙,能輕易彎曲折疊,甚至徒手撕開。這令來自越南的裴氏莊大為震驚:“聽取了‘手撕鋼’的自主創新過程,讓我明白,中國經驗不僅是答案,更是解題思路。”
同時,琵琶、茶藝、書法、國畫等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為留學生們提供了沉浸式感受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機會。
在深入了解中國后,留學生們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埃及留學生李仁安學習山西天塔獅舞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他愿意成為“一座橋梁”,向世界展示中國民間藝術之美。
越南留學生陳氏美幸在“非遺正青春”大賽中憑借《剪紙藝術》作品獲獎,希望將這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給更多海外年輕人。老撾留學生瑪莉則通過晉商故事,對晉商精神有了新的認識。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