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家長都開始認識到讓孩子接觸一門藝術的重要性,而畫畫作為其中最簡單的一種,頗受家長青睞。
但其實大多數家長不知道美術教育究竟是什么?家長在里面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什么樣的美術教育適合孩子......
對于美育,我們心中充滿了疑慮,今天美術飯和大家一起來談一談關于美育的那些事兒。
什么是美術教育
很多人認為美術教育僅是教小朋友畫畫,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片面的。美術教育最主要為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小朋友感受美,二是創造美。
比如平時帶小朋友逛逛博物館美術館、看繪本、看電影、看動畫片、看展覽......都屬于欣賞美的范疇;讓小朋友畫畫、做黏土、剪紙拼貼、做創意手工等創作就屬于創造美的范疇。
但凡世上關于美的事物都可歸為美術范疇。一切看得見的東西,都在影響著小朋友的審美。
避免錯誤的美育觀念
就像減肥需要做到少吃多動,美術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想讓孩子學好畫畫,就得杜絕錯誤的美育觀念,接受正確的美育教育。下面這些錯誤觀念,你肯定聽說過!
1)坑娃!送孩子學畫畫首選簡筆畫
相信大家在小時候都接受過簡筆畫美術教育。
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現在讓你畫一個房子,相信很多人還是畫成——三角形的屋頂,正方形的墻壁,左邊再寫個田字作為窗戶,右邊畫一個長方形的門,這就是80后在小學時受到的典型美育。
這種觀念很容易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導致現在很多孩子畫出來的畫千篇一律,沒有孩子應有的靈動。
2)反人性!畫畫也要標準化?
在幼兒園中,常常會聽到老師這么說:“你一定要剪得很直,不能歪歪扭扭,好好用剪刀剪,不能用手撕”、“這里必須是黃色,那里必須是綠色,不能涂到線外面去”。
其實類似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幼兒園的孩子手臂力量還沒有發展起來,還不能進行精細準確的操作,畫得歪歪斜斜是正常的,強迫孩子做到標準,無異于拔苗助長。
3)太功利!不打算當畫家就沒必要學畫畫?
很多家長說,我家的孩子以后又不打算當畫家,就沒必要去學畫了吧?
其實, 對于孩子來說,畫畫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是表達感情、獲得快樂的方式,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專注力、想象力、形象思維、空間思維能力。
畫畫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可以說,沒有機會畫畫的孩子,面對這個用語言難以清楚描述的世界時,就失去了一種表達的機會。
另外,許多家長對美術專業所能從事的職業也不太了解,其實美術的職業范圍可是非常廣的,可不僅僅是做畫家。比如環境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動漫,攝影,美術教育,廣告設計,園林設計,網頁設計,游戲設計等等都是屬于美術類職業。
當然最重要的是,畫畫可以培養孩子一個終身受益的興趣愛好,可讓他今后在遇到某個挫折或困難的時候可以通過這個愛好找回靈魂。
4)什么?沒有繪畫天賦學畫畫也沒用?
經常聽很多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不會畫畫。其實,國外很多藝術大師都經常稱贊每個孩子都是真正的藝術家。每個小朋友都有繪畫天賦,只是需要把他的表達欲望和繪畫天賦開發出來。
藝術大師畢加索曾經說過:“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學習像兒童一樣去畫畫”。
大多數人對畢加索的理解,就是抽象的線條和幾何風。甚至還有人開玩笑說,正是因為畢加索不會寫實,寫實的功底比較差,他才畫成那樣不準的形狀。
事實勝于雄辯,大家可以看看畢加索早期的作品,畢加索十幾歲的時候寫實功底就已經非常強悍了。下面四幅作品都是畢加索在14-16歲畫的:
如果僅僅以寫實為標準的話,國內那些美術高考生畫得像的那可是一抓一大把,這世界上寫實能力強的畫家更是多如牛毛。
可為什么他們不能被稱為大師呢?那是因為,畫得像不代表就是畫得好。
要像,怎么也比不過照相機。畢加索之所以被稱為大師,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兒童畫當中汲取到大量的靈感后開拓了全新的立體主義繪畫流派。
正確的美育觀念有哪些
畫得像不等于畫得好,要有自己的特點才是好作品,大家也可以看看近代那些歷史公認的的繪畫大師,有幾個是以像為標準的,比如畢加索,梵高等。
讓孩子自由地畫畫,而不是每天給范畫讓他臨摹。
不需要過早讓孩子學寫實素描,幼年時期的畫畫最不需要的就是技巧。
即使不立志成為畫家,學畫畫對孩子也是必要的。
不讓孩子學模式化的簡筆畫。
不用簡單的好壞評價孩子的畫,孩子的畫需要聽。
關注 美術社區 公眾號,資深內容運營帶你了解更多美術信息,為你藝考保駕護航!素材源于網絡 | 侵刪!
推薦資訊:北京畫室專家分析 | 校考首次采用線上考試,明年還有校考嗎?
